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18-07-27 13:53:00
浏览次数:5045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收录了40多年前与习近平总书记同期插队下乡的知青以及当地村民的采访实录,被采访者真实回忆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细节,还原了一位当今国家“掌舵人”的青春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我怀着虔诚的心情阅读这本书,书中记载的一幅幅历史画面、一幕幕历史事件震撼到了我的心灵,让我深深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新战略的根源,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艰难困苦扎根黄土地。1969年1月13日,年仅15岁的习近平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从此开始了七年的知青生活。陕北的农村生活是极其艰苦的,光秃秃的黄土高原、满是跳蚤的窑洞、缺乏蔬菜和油脂的饮食、高强度的劳动,对于一个从北京初来乍到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和挑战。习近平接受了艰巨挑战,一步一步迈过了“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将青春燃烧在了革命圣地广袤的黄土地上。7年的岁月,让他更加深入了解了国家的现实状况和最底层农民的生存状况,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甘苦,扎深了根基,接足了地气。习近平总书记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把自己当作农民,甘愿与村民同生活共进退。如果说上山下乡是时代使然,那么他在读完大学在中央军委机关上班后,又到县里工作则是主动的自觉的选择。他曾自述:“基层离群众最近,最能磨练人。有了上山下乡的经历,我对再下基层充满信心,并义无反顾地下去了。”这片黄土地深深感染了习近平同志的情怀,促进了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地做出强基础的号召。我觉得作为一个领导就应该有这样的情怀,深知基层之苦,创造基层之未来。
二、实事求是为民谋福祉。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矢志不渝的信念。村民们也说:“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近平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办沼气、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挖井......,习近平当梁家河村支书时,实事求是、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2003年习近平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2014年谈治国理念,习近平表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七年的知青生活奠定了习近平同志立志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及普惠民生、强国富民的执政理念和思想,不忘初心、矢志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施行了一系列推动发展改革的政策,实现人民生活全面提高的奋斗目标。不难看出,在梁家河的岁月,习近平读懂了民心,坚定了他为国为民的重要使命。
三、勤奋踏实善思考。书中黑荫贵回忆说:“近平老早就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人,从他见了好对联就抄下来、遇到新鲜事就刨根问底,再联系他插队期间如饥似渴地坚持读书学习,都说明近平是一个从学尚读的人,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习近平担任梁家河村支书后带领村民抓生产、搞建设,是脚踏实地、亲自摸索出来的。办沼气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看到报纸介绍四川推广沼气的介绍,他就产生了为解决当地缺煤缺柴问题而去学习的想法,经过一番试验号召村民实现了沼气化。村民说他“有知识、点子多”,同行的知青也回忆说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这不仅源于习近平致力于改变乡亲们贫困现状的决心,更得益于他平时爱读书、勤思考、善分析的习惯,这为他组织和指导生产提供了指导思路。这些学习与思考为他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特有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更加厚植了他在治国理政中的政治理念。
青春是一本书,书写着肆意的人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则书写了他青春的绚丽起点,谱写了华丽的人生。这本书作为党的领袖的成长足迹和非凡历程,为当代青年立志成才提供了鲜活教材,为青年干部成长进步提供了生动范本,为年轻一代锤炼情操提供了时代标杆。我们要把这本书当做寻找青春答案的励志书,认真研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在学思践悟中,做好人生的抉择。作为青年人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学习榜样,立足岗位踏实工作,无悔青春岁月。
(供 稿:傅志红)
此文获得集团公司“读书.荐书活动”一等奖